“感冒期间坐飞机,我的耳朵差点聋了”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腾讯医典 Author 腾讯医典
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(ID:Dr_TXyidian)
我是一名耳鼻喉医生。最近,我的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王先生,他也是一位医生。
三天前,他有个重要的会议要飞西藏。结果刚下飞机,就发现自己右耳疼痛、闷胀,听力也变差了,耳朵里有“轰隆隆”的声音,脑袋也昏昏的。
他出差前本身有些感冒,但碍于工作紧急,就自己吃了点感冒药,一直扛到工作结束。
飞机落地北京时,他感觉左耳也不舒服,这才一刻不耽误,赶紧来了医院。
“怎么办呢?听力减退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工作生活了,耳朵闷闷的也非常不舒服。”
给他做了听力检查和耳镜检查后,我告诉他:
“您可能是得了分泌性中耳炎,也就是俗话讲的‘耳朵里长水儿’了”。
只是坐一趟飞机的功夫,怎么就“进水”了呢?
这还要从耳朵的内部结构说起。
我们露在外面的整个耳朵,还有掏耳朵时伸进去的那条通道,都属于“外耳”。
(友情提示:掏耳是不良习惯,尤其不要自己掏。如果感觉 ,一定要找耳鼻喉科医生,用专业工具帮你清除。)
再往里走是中耳,也是这次王先生耳朵发生“内涝”的地方——
中耳的鼓室就像一间“密室”,里面住着位重要的“情报员”——听小骨。
你平时听到的任何声音、八卦和情报,听小骨都会通过震动的形式传递给内耳。
内耳再加工成电信号,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老板“听觉中枢”,这样,声音就被你的大脑感知到了。
而鼓膜,是中耳的“防盗门”,戒备森严地保护着我们的听力。它完整不透水,封闭性极佳。
正常情况下,只要鼓膜没破,不管是洗澡还是游泳,水都不会从外耳流进到中耳腔里去。(更不会进到脑子里去
(来源:网络)
那“水”是从哪里进的呢?
其实来自另一条通道——咽鼓管。
咽鼓管相当于中耳的“地下暗道”,也是通风和排放系统,从中耳、内耳一直通到鼻咽腔,也是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。
它平时是关着的,但当我们吞咽、张嘴时会跟着打开,通过间断的开放,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。
比如打哈欠时,你感觉气体贯穿到耳朵里呼呼作响,这就是咽鼓管张开了。
而王先生所患的分泌性中耳炎,正是咽鼓管故障惹的祸。
(来源:网络)
正常情况下,中耳内、外的气压基本持平。
但如果咽鼓管肿胀、堵塞,问题就来了:
中耳里新鲜空气进不来,内部原有的气体又被黏膜吸收,就出现了负压(也就是内部气压比外界低)。
气压太低时,中耳里的静脉开始扩张、通透性下降,渗出血清液,逐渐聚集形成了中耳积液。
所以,这不是外面进的水,而是“密室里的水管漏了、排水口又堵了”,才造成的积水。
而王先生,就是这么中招的:
首先,他上飞机前就有些感冒,而上呼吸道和咽鼓管相连,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炎症导致咽鼓管粘膜肿胀,失去了正常调节气压的功能。
这时他去坐飞机,当气压改变,尤其是飞机下降时,外界气压在不断增高,而咽鼓管却无法调节内外压力平衡,只能任由鼓室内负压不断增加,引起中耳气压性损伤,就形成了分泌性中耳炎。
首先,它让听力下降。
中耳腔内的液体包裹着听小骨,听小骨的活动就会受限制,声音传递到内耳的效率变差,听力自然也就下降了。
这也就是王先生担心自己“会聋”的原因。
(来源:giphy.com)
其次,它让耳朵闷、胀、痛。
一堆积液在耳朵里面,占了中耳腔的空间,自然会感觉闷和胀。
而且人一跑跑走走,这堆积液也会跟着移动和晃悠,时不时的冲击一下前方的鼓膜、后方的咽鼓管。
(来源:giphy.com)
所以得了分泌性中耳炎的朋友,总感觉想摁一摁、揪一揪耳朵,有时呼呼响个不停,让人莫名烦躁……
正常情况下,坐飞机这件事本身不会造成分泌性中耳炎。
至于很多人一座飞机、高铁就会觉得耳朵不舒服,主要是内外气压不平衡造成的。
一般只要做做吞咽、咀嚼(比如嚼口香糖)、打哈欠等动作,帮助打开咽鼓管,让外部空气进入耳朵,快速调节内外气压,耳朵就会舒服很多。
(来源:giphy.com)
不过,如果已经有一些“基础条件”,比如感冒期间耳朵发闷,或有急慢性中耳炎的症状,还是谨慎选择坐飞机吧。
情况严重时,就赶紧带上自己“上了天”的耳朵去找医生。
只要及时治疗,绝大部分人都能够治愈。但如果反复发作,很可能引起后遗症。
想必大家很关心,王先生的耳朵后来怎么样了呢?
经过2周的药物治疗配合咽鼓管吹张,他的听力已经恢复,耳部不适的感觉也消失了。
其实, “分泌性中耳炎”的发生率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,尤其是小孩。
有研究表明[4,6],几乎所有(约90%)的孩子在6岁前都发生过中耳积液,甚至不止一次。
因为孩子的咽鼓管发育短、平、宽、直,更容易被鼻咽喉部炎症入侵(总之不是“洗澡时耳朵进水”造成的,家长们不必自责)。而他们往往说不清楚哪里不舒服,更难得到及时治疗。
这里也提醒家长们——
如果发现婴幼儿对声响反应不敏感、哭闹,老是拽拉耳朵;或儿童注意力不集中、喊不动、成绩下降等,就要多留意一下了,不要想当然以为是“不乖”“不听话”。
(来源:soogif.com)
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,可能导致语言功能障碍和平衡功能障碍[5]。
总之,虽然耳朵的存在感很弱,却和其他五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大家千万别忽视。
希望“上天”它好,不上天它也好~
特约作者:孙越
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、药事网成员
审稿专家:王军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
参考文献
[1]Petrova LG,Chaĭkovskiĭ VV,Rybak PR.Pharyngolaryngeal reflux as one of the causes of chronic excretory otitis media[J].Vestn Otorinolaringol,2013,(1):19-21.
[2]Bachmann-Harildstad G,Müller R,Michel O.Beta-trace protein inpediatr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[J].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⁃gol,2014,78(4):659-662.
[3]Poe DS,Pyykkö I.Measurements of Eustachian tube dilation by video endoscopy[J].Otol Neurotol,2011,32(5):794-798.
[4]刘娅,杨军,张杰等.临床实践指南:分泌性中耳炎(更新版)[J].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,2016,24(05):499-519.
[5]Borges LR, Paschoal JR, Colella-Santos MF.(Central) auditory pro⁃cessing: the impact of otitis media[J].Clinics (Sao Paulo),2013,68(7):954-959.
[6]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,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.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(2021)[J].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56卷6期, 556-567页, MEDLINE ISTIC PKU CSCD, 2021.
编辑:王凤灵、赵亚楠、郭倩
排版:李永敏 | 运营:韩宁宁
统筹:吴维
【本文为腾讯医典独家稿件,二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号“腾讯医典”(Dr_TXyidian)。违规转载将依法追责。】
药事网&腾讯医典系列精选
《几块钱就能买100片的维生素C,科学家发现它却用了100多年》
药事网&腾讯新闻较真精选
药事网
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